2021年10月6日上午,全讯官网2020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30余名研究生在刘志玲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开展“寻访首义文化”专业考察实践活动。武汉是辛亥首义之地,首义文化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是进行中学历史教学十分难得的优秀乡土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学习需要,刘志玲老师精心安排了此次活动的考察路线和活动内容。
上午8点,同学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乘大巴来到了本次考察的第一站:起义门和楚望台军械库旧址。负责这一主题讲解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邢颖同学,大家登临高大的城门,面向昔日的武昌城,聆听着武昌首义的历史故事,眼前仿佛浮现出起义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战场景。起义门,不正象征着旧中国通向民主共和的大门吗?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张之洞路的辛亥首义发难处工程兵第八营旧址(今湖北省总工会院内)。“工程营是武昌首义的发难处。这里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拉开了武昌首义的序幕。……”金媛同学讲解结束后,刘志玲老师问大家:“工程营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为什么辛亥首义会由湖北新军发起?……”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纷纷议论和思考,在回答和讨论中,大家对辛亥革命的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穿过张之洞路,同学们来到考察的第三站: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彭刘杨三烈士雕像、黄兴拜将台、孙中山铜像、红楼、十八星旗图案的花坛……这里处处都彰显着当年起义军将士们义无反顾、铁血英勇的精神,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诠释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第四站同学们参观了位于蛇山南麓的抱冰堂。通过张丹同学精彩的讲解,大家对张之洞的生平、湖北新政以及他对武汉的贡献都有了新的认识。
第五站参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辛亥首义人物群雕、孙中山总理纪念碑等。周晨钐、唐敏和张志里等多位同学一一进行讲解,大家围拢在人物群雕前,辛亥革命的全国性革命领袖——为国家民族奉献一生的总理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实干家”黄兴、中国的“宪政之父”宋教仁……他们的光辉业绩在同学们的讲解中,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考察的第六站,也是今天的最后一站是武昌蛇山烈士祠。烈士祠原名表烈祠,1938年初,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建成,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时,这里供奉着郝梦龄、刘家祺等知名抗战将领,以及所有参加武汉保卫战牺牲烈士们的灵位,包括年轻的空战英雄李桂丹、陈怀民等。辛亥首义烈士纪念墙、抗日战争烈士纪念墙上一排排烈士的名字,还有太多不知名的英雄们,深深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是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幸福强大的中国,而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又有多少人的名字可以被镌刻在这面纪念墙上!
整整一个上午的专业实践考察,伴随着近20位同学的亲身讲解,同学们一起追寻着“首义文化”的足迹,聆听着这座英雄城市的革命历史,昔日书本上静止的史实变得生动而鲜活。沉淀在这片热土上的先辈们的历史记忆,闪耀着先烈革命精神的历史建筑,让大家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深刻意识到首义精神应深植于我们每个人心中,作为未来的历史教育者,我们更肩负着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的责任。在讲解、聆听、考察和思考中,同学们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门课程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